查看原文
其他

志青春 | 往事并不如烟:静乐支教生活小札

志小青 西部志愿汇 2022-05-14


视频:王禹浩
  本期  
用镜头记载大事小情,用声音传达所悟所思。百变的是音画,不变的是我们记录青春的初心。《志青春》栏目以朗读、视频的形式,讲述有温度、有情怀、有力量的志愿故事。志青春,愿常在。作者:王禹浩,山西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静乐服务队队员,服务于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静乐一中。

教学相长增智慧,漫步田野与社会。
同甘共苦献青春,静山乐水留回味。
 
如果用几句话来概括一下这一年的支教生活,这首小诗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这几句将我这一年来的所作所为、所见所感全部展现出来了。
 

教学相长增智慧


既然是支教,教育教学肯定是这一年最主要的部分。作为一名历史学专业的学生,我顺利考取了教师资格证,带着行囊,满怀希望地来到了支教地学校静乐一中。这里的一切都比我想象之中要好得多:崭新的校舍、齐整的陈设以及活泼的学生。

 
报道后一周,我正式走上了工作岗位,339班成为了我支教生涯第一个执教的班级。万事开头难,从学生到教师的艰难转变、教学经验的匮乏,学生们求知若渴的神情、油盐不进的灵魂以及潇洒卧眠的姿态让我早期的代课时光并不是很轻松。作为一名菜鸟老师,我开始向其他的老师们请教和交流,再结合自己教学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后来,我总算是在339班的课堂上站稳了脚跟。
 
不过,挑战接踵而至。第一学期我接手了343班,疫情期间又临危受命接手340班,复课之后我再次挑起了高一历史教学的大梁,负责两个文科班和两个理科班的教学任务,每周共计18节正课加自习。如此之大的教学量让我感到压力倍增,我也意识到兼顾“质”与“量”的重要性,所以在日常教研之外,我还会不断地自我反思并走近学生,倾听他们对于历史课的看法。
 

我一直认为上课的时候,整个教室应该是我和学生们共同的舞台,上课时一定要按照我的“规矩”进行。所以我在每个班的第一节课的时候都会不厌其烦地强调“约法三章”“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之类的话,目的是让他们能更好地在我的课上吸收有用的成分。

我还和学生们强调学习历史的方法——其核心就是放弃死记硬背,因为掌握了方法才能利用短暂的时间记忆更多的知识点。由于一中的学生们基础知识薄弱,所以我在日常教学之中便是以课本为依托,夯实他们的基础知识。除此之外,我还会用一些喜闻乐见的方式更为直观地给学生们讲解较为抽象的知识点,例如在自习课上放映历史题材的影片以便于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


我在课堂上经常和学生们说:“我在这里是虽然是教你们的,但我也随时要向你们请教,咱们相互指教。”例如我给学生们传授课本上的知识时,怎样让学生们真正理解到核心知识点,就得多向他们请教一些地方性知识了,把这些地方性知识活学活用到课堂之上,学生们也就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而且这种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也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了起来。

我不会试图去叫醒一个装睡的学生,但我不会放弃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有时候在班里上课时候看到一些学生卧桌而眠亦或是在自己的“战壕”里玩着手机,这种场景真是让我感到无语而愤怒。但转念想想,或许他们除了学习之外会有其他鲜为人知的闪光点吧。于是我就把一些惩戒措施调整成为了“才艺展示”。人各有志,我能做的除了传统的“传道受业解惑”之外,就是要培养他们的兴趣,以期达到学史明智,增长智慧的效果。
 

漫步田野与社会


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之外,这一年中我和我的队友们还一起参与了许多志愿服务活动。从崎岖可怖的盘山公路到艰难生活的单身老汉,从让人心酸的留守儿童到陷入迟暮的十里八村,在如此鲜活的田野之中漫步怎能没有诸多感慨!从国庆节假期结束之后,我们开始下乡进行脱贫攻坚的志愿服务工作,在周家沟底村第一书记刘效清的带领下深入到村子里帮助整理一些贫困户的资料。


深入到田野之中还让我学习到了一些接地气的技能,从办公技能到挑水劈柴,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中,这一切都让我感到受益匪浅。而说到每次下乡最为惬意的时刻,莫过于饱餐一顿后,躺在炕上,晒着阳光,听刘老师讲述一些历史故事。寒冬之日,火炉暖人,那段关于抢炕头的典故依旧萦绕在耳边,但是那段在炕上悠哉惬意的午后时光却是一去难返了。
 
在闲暇之余,我还四处打听和搜集了静乐的地方性知识以及当地基层历史资料。我通过团县委的李书记联系到了县文化馆和博物馆的负责人,在博物馆要到了静乐县各乡镇内遗址、寺庙的分布图,但我囿于时间和行动力而鲜有探访,未能将“进村找庙,进庙找碑”贯彻落实。

在和上述两馆的负责人交谈之中,他们向我推荐了当地民间的文史专家——县供销社的李世泽主任,我慕名前去拜访,和其进行了较为深入地交流。李主任的功底颇深,致力于静乐县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研究,在民间颇有声望。他毫不吝啬的给我讲了许多他的研究成果,并将诸多我前所未闻的“地方性知识”讲述于我。最令我感动的是,李主任在我即将离开工作岗位之时将他研究成果合集的初稿借给了我,这对我在今后在“认识静乐,发现静乐,推广静乐”方面起到了极大的帮助。


历史学发展趋势就是要逐步走向田野与社会的,对研究的渴望更需要我无所止境地在田野与社会之中不断地去发现和利用鲜活的一手史料。县档案馆的发现让我感到喜出望外,在和馆长以及工作人员说明来意之后,我便成为了这里的常客。无论是大雨倾盆还是烈日当头,迎着隔壁武装部嘹亮的军歌,我独自在阅览室里阅读和摘录着历史档案。指尖翻阅过一页页泛黄的档案,每个人的事迹跃然于纸上,这才让我真正明白每个人都是一部鲜活的历史。

漫步田野与社会,这个契机源于志愿服务活动,兴于个人专业需要,其实看起来多多少少是有私心在里面的。但从长远来看,提升自己的同时,能将静乐的历史文化向外界进行推广,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除此之外,我会在课堂上和学生们说要注重本地历史文化传承,希望他们能够了解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并能够讲好关于这片土地的故事而想要真正的达到这个目的,则需要从现阶段培养“走向田野与社会”的意识。当每个学生在老师的领导下纷纷走向田野与社会之时,历史学的意义也就真正的被普罗大众所领悟了。

同甘共苦献青春

 
这一部分是我写给我同甘共苦的队友们。这既是我对于他们印象的真实描述,也是对于他们三人的寄语。
 

田奇民是我们静乐服务队的队长,也是我们队的颜值担当。我的这位来自美术学院的兄弟是我支教期间最为亲近的人,从一开始包车从太原到静乐开始支教,到最后返程时从静乐回到太原,相似的情节让我感到恍惚。当他送我到太原南站进站口时,我才真正意识到这一年的时间真的结束了。我们之间最令人难忘的场景当属那次我崴脚后他搀扶我去医院的时刻。
 
常文睿是一个大同的姑娘,这个小巧玲珑的姑娘非常受343班学生们的欢迎。她说诸事顺意是最高阶的祝福,那我在最后就祝愿她何时何地都能诸事顺意吧!
 
史泽峰是我最早认识的队员,她在课堂上是一个严谨勤劳的化学老师,在学生之间又是一个一呼百应的“孩子王”。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她经常会陪我出去散散步又或者跟我和队长一起出去跑步,我很感谢她的陪伴。
 
我们四个人在性格上有所相同,但又有很大的不同,求同存异是让我们和谐共处的秘诀所在。有时难免会有一些小的摩擦,但这毕竟只能算是小插曲而已。未来在山大读研的日子还要一同前行,虽然生活不在一起,但我相信我们的心在某些时刻总会紧紧地连在一起。
 

静山乐水留回味

 
静乐,这座因“静山乐水”得名的晋北山城有着令人惊叹的昼夜温差,这让初到静乐的我的确花了许多时间去适应。虽然这里的气候与太原和天津大有不同,但这也很难阻挡我要试图扎根这片土地的热情。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静乐当地的美食当首推土豆,静乐的土豆的确很难让人拒绝,无论是烩黄菜、干锅土豆片还是铁锅大烩菜,没有哪个不让我回味无穷。
 

新冠疫情的肆虐,让我们在支教的后半程前半段被迫滞留在家,我和静乐的缘分就这样少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都说“失之东隅而收之桑榆”,但是时间之河一刻不曾停歇,转眼间我们已经开始迎接“后浪”,而我只能把思绪寄托在静山乐水之间,在未来的某一刻细细的品味。
 
当《希望》在山西大学会议中心播出时,也就意味着我们的支教生活就彻底进入到了尾声,似乎就是从那一刻起,在这里的一切都开启了快进模式。我认真地给每个班上完了最后一堂课,留给他们的除了知识外,还有糕点以及一首《那些花儿》。真是应该感谢这个呼风唤雨的时代,很多学生都加上了我的联系方式,我希望这一年我在一中的所作所为能够对更多的学生起到积极的作用,如果真能如此,那我也算是没有违逆的初心了。

往事并不如烟


我常说往事并不如烟,因为往事承载着我沉甸甸的回忆。有时候这些回忆会闯入到我的梦境之中,让我觉得往事就在眼前。支教时光就这样过去了,留下的遗憾亦可视为是往日重逢的信物。
 

一年的时间不长,但未来的路还很长,我的学生们也将在两年之后迎来他们人生之中第一次重要的抉择,我希望能不久的将来,在山大校园中能见到自己的学生,然后我就能够自豪地和大家炫耀:“瞧!这是我的学生”。
 
往事并不如烟,但生活依旧向前。一年的生活的确让我终生难忘,但何其难忘的回忆终究属于过去,整理好思绪,继续一往无前。



《希望》

 

推开这扇门

邂逅满怀的希望

上课铃响

便是故事的序章


只争朝夕

才不负十年寒窗

拥抱每寸时光

点滴瞬间都会令人难忘

在校园里的身影

都铭记着无限的深情

 

走向田野

大山见证我们步履不停

脱贫攻坚

我们一同砥砺前行

回到校园

天色早已薄暮冥冥

下课铃响起

我轻轻地把门关上

 

一年的时间不长

但未来的路却很长

黑夜拥抱星光

我们在此留恋回望

 

End



本栏目长期向青年志愿者朋友们征集稿件,关于青春、关于志愿、关于爱情、关于理想……你的喜乐和悲伤我们都愿意听。诗歌、散文、故事均可,字数1500字左右。稿件、音视频作品及作者简介、照片发送到邮箱zgqnzyz2020@126.com,期待参与!


出品:志青春工作室

编辑:杨雨涵(江西师范大学)

策划:李仁泽、李红蕊

校审:李德强、张敬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